2024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平均息差为1.54%,较 2023年四季度的1.69%进一步缩窄15个基点,同比降幅达20个基点。7月接连下调利率,继而对银行净息差带来考验
文|唐郡
编辑|张威
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将全面告别2%,进入“1”字头。
7月25日凌晨,工商银行官网显示,该行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全线下调。其中,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1基点=0.01%),通知、协定和1年期及以内定期存款下调10个基点,2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下调20个基点。
至7月25日早间,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行均在官网公告下调存款利率,且下调幅度相同。 调整后,除邮储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整存整取)等个别品种利率略高,其他五大行各期限最新利率保持一致。
其中,六大行5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从2%下调至1.8%,标志着六大行挂牌存款利率全线进入“1”字头。 对储户来说,以存款本金10万元为例,5年期定期存款每年利息将减少200元。
“国有大行存款降息往往是新一轮存款利率全面下调的开始。”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从过往情况来看,每次存款利率下调,都是大行带头,股份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依次跟进,区别只在于调整的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同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月内第二次开展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向金融机构释放2000亿元中长期流动性,并将利率下调20个基点至2.3%。
“近期公开市场操作利率、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存款利率和MLF利率接连下降,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一位权威分析人士称,在惯例每月15日开展一次MLF操作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次MLF操作,加之前期已宣布视情况开展临时正、逆回购操作,都表明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度坚决。
新一轮存款降息开启
这是今年六大行首次下调存款利率。
2022年,央行推动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以来,六大行存款利率历经五轮下调,当前已至历史低位。
以工行为例,本轮下调后,工行活期存款挂牌利率为0.15%;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中,3个月、半年、1年、2年、3年、5年挂牌利率分别为1.05%、1.25%、1.35%、1.45%、1.75%、1.8%。总的来看,本轮利率下调幅度在5个-20个基点。
图源:《财经》记者根据六大行官网数据整理
与2022年9月15日前相比,该行各存款品种挂牌利率累计下调15个至100个基点不等,其中3年期定期存款(整存整取)挂牌利率从2.75%下降至1.75%,降幅达100个基点。
受此影响,储户存款收益将有所下降。数据显示,本次2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挂牌利率降幅最大,达20个基点。以本金10万元测算,利率下调20个基点意味着每年利息收入减少200元。
不过,挂牌利率与实际执行利率并不完全等同。
某大行北京地区支行客户经理对《财经》表示,当前该支行1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执行利率分别为1.85%和2.4%,均高于官网挂牌利率。
此外,大额存单年利率通常也要高于普通定期存款。一家大行的手机银行App显示, 正在转让的大额存单中,年利率最高可达2.38%。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按照以往经验,六大行下调存款利率后,预计股份行将于近期下调挂牌利率,其余中小银行可能逐步分批跟进。 也就是说,7月25日的调整可能是新一轮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的开端。
银行净息差或继续承压
对于本轮六大行降息的动因,廖志明认为,主要是为了对冲7月22日LPR下调10个基点带来的净息差压力。
此前三天(7月22日),央行公告将主要政策利率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10个基点,当日更新的LPR亦跟进下调10个基点。今年以来,1年期、5年期及以上LPR分别累计下调10个基点和35个基点。
此外,7月25日,央行罕见地在常规操作日(每月15日)外宣布,将MLF利率下调20个基点。
“作为大多数金融资产的定价锚,7月逆回购、LPR、MLF利率等接连下调,利率体系整体下移,这意味着金融机构资产利率将同步下降,资产收益率或将继续下行,继而对净息差带来考验。”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
此前,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明显,利率下调显效存在时滞,叠加部分银行违规手工补息揽存等因素影响,负债成本降幅明显小于资产收益降幅。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平均息差为1.54%,较 2023年四季度的1.69%进一步缩窄15个基点,同比降幅达20个基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报告称,银行业净息差已跌至历史最低点,这已一定程度影响银行业稳定性,制约银行扩大信贷投放。
在梁斯看来,国有大行集体降低存款挂牌利率,是跟随资产端利率变动进行同步操作的必要操作。“这有利于降低自身负债成本,稳定负债管理压力,对冲资产利率下行的影响,确保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梁斯称。
同时,廖志明提醒,由于存量定期存款期限较长,存款利率下调当年对银行负债成本影响不会很大,降成本效果完全显现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我们预计接下来几年,银行业净息差会继续承压。”廖志明补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存款利率下调也可能带来“存款搬家”,即银行存款资金流向理财、债基等低风险投资产品。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存款利率数次下调后,2024年上半年,居民存款增加9.27万亿元,同比少增逾2.6万亿元。此外,今年4月以来,监管部门禁止违规手工补息,推动企业存款利率整体下行,上半年企业存款减少1.45万亿元。
“降低存款利率可能会促使部分资金从银行存款转向其他投资渠道,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后续银行也需警惕揽储难度升高。
政策利率联动调整
六大行存款降息同日,央行的MLF降息操作亦颇受瞩目。
7月25日早间,央行公告,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2000亿元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3%,较上一次(7月15日)操作下调20个基点。
按照惯例,央行仅在每月15日开展一次MLF操作。此番单月二次操作,并在非常规操作日降息,对此如何理解?
“这次MLF利率调整,如同7月22日的SLF(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下调一样,属于主要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后,政策利率体系的联动调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在廖志明看来,央行此举亦是在缩小MLF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距。 “降息前MLF利率高达2.5%,但同业存单利率已经低至2.0%左右,此番MLF降息能够缩小与市场利率的差异,所以降息幅度也较OMO(公开市场操作7天期逆回购)利率更大。”廖志明称。
在时点选择上,梁斯表示,7月是缴税大月,进入中下旬后,缴税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市场流动性需求将有所上升。“央行前瞻性适度加大流动性投放操作,对冲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需求上升,有助于稳定市场流动性供求,避免市场利率出现较大波动。”
6月19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讲话中表示,“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这一表态被解读为央行将淡化MLF的政策利率色彩。
廖志明认为,MLF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的色彩被淡化,主要指其作为LPR调整的“锚”的地位淡化。 “MLF仍然是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工具,且期限为一年,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流动性。”廖志明称。
明明亦表示,本次MLF利率降幅高于7月22日的OMO降息,体现了央行有意引导实体经济长期融资成本下降,支持实体经济企稳回升。
数据显示,中国贷款利率已连创历史新低,企业贷款利率进入“3时代”,部分城市房贷利率迎来“2字头”,实际利率随着物价回升也趋于下行。
此外,有分析人士认为,7月22日以来的系列调整,或许意味着央行降息路径的变化。
民生宏观团队称,“7天OMO利率→LPR→存款挂牌利率→MLF利率”可能成为后续降息链条的重要参考,这意味着后续降息的观察窗口有所改变,可能由此前每月15日的“MLF操作”更替至20日的“LPR操作”,但也不排除央行在每日开展逆回购公告中“先行”调整利率。
(作者为《财经》记者)股票杠杆交易平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实盘配资炒股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