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宋杰 | 上海报道炒股配资网
近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正式印发《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涵盖了九大方面共计165项重点任务,其中特别强调了“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的重要性。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副主任、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钟岚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推进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的过程中,协同实施长三角地区联合攻关计划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将积极承担战略性重大科技专项,强化科技领军企业跨区域‘揭榜挂帅’联合攻关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长三角地区正联手发力。
一条路看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发展
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作为连接上海中心城区与长三角地区的“主干道”,凭借其区位优势、集聚的科创资源与鲜明的产业特色,有效对接沪宁产业创新带,为苏南科技与产业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与成果转化的平台。它深度融入苏南创新生态圈,成为长三角地区产业创新高地。
科研工作者叶文的工作单位——上海化工研究院,就位于这条充满活力的道路辐射带上。作为精细化工研究所阻燃剂团队的负责人,他每隔一段时间便从这里出发,去往长三角地区的各个城市,目的是推动其团队与浙江、安徽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环保阻燃LFTPP轻量化材料的开发与应用”项目上达成合作。
原来,就在去年,上海普陀区依托武宁路沿线的丰富科创资源,成立了武宁创新共同体,叶文团队正是在武宁创新共同体的推动下,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企业展开了紧密合作。他们的项目不仅有望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更加环保、轻量化的电池包材料,更是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发展的一个具体实践。
普陀区科委主任李文波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尽管武宁路仅有2300米长,但其两侧却汇聚了丰富的科研资源,包括16家科研院所、两大功能性平台、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3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李文波说,以往,这些科研机构虽然地理位置相近,但彼此间的合作并不紧密。为了打破这一壁垒,普陀区创新性地提出了“武宁创新共同体”概念,旨在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科技平台之间的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
他举例说,上海化工研究院的同位素检测认定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以往仅应用于化工领域。通过“武宁创新共同体”的牵线,该技术现已成功应用于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为法医鉴定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
又如,华东电力院和上海电科所同属“武宁创新共同体”,华东电力设计院在承接甘肃光伏电站建设任务时,面临电站面板清洗难题。通过政府平台的搭桥,华东电力设计院与上海电科所展开合作,共同研发适用于沙漠戈壁地区的光热光伏镜面清洗机器人,这一创新有望大幅提升光伏电站的运营效率。
李文波向记者透露,不久前,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镇江等长三角地区城市分管科技创新的副市长、科技局局长齐聚武宁路,共同商讨长三角地区科技协同创新的具体推动措施。新的《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发布,未来,随着长三角地区更多科研机构的加入和合作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创新的“火花”在武宁路上绽放。
同时,他也透露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普陀区正计划打造一个365天永不落幕的科创集市线上平台,这一平台将为政府、企业、园区等提供科技创新资源的供需对接服务,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
“在这个过程中,像叶文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将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李文波对记者说。
18项合作确定,率先探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6月初,温州市召开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明确18个长三角地区年度重点合作事项,包括“加强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合力构建长三角国家实验室创新合作网络”等内容。这些合作事项均明确,三省一市(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为牵头单位,将共同加强跟踪调度,确保实现一批标志性合作成果。
同时,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正在研究编制推进长三角地区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的近期重点工作举措,率先探索并积极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钟岚强调,创新是安徽的“金色名片”,安徽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安排,积极贡献安徽“长板”。具体来说,安徽将在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二是开展长三角地区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三是共同建设高质量数字长三角。
钟岚表示,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将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走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同时也欢迎更多企业和人才加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共同分享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机遇和成果。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刚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分析,长三角地区不仅拥有阿里巴巴等民营科技巨头,还有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些力量如何有效整合、形成合力,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此外,探索设立长三角地区基础研究联合基金,协同开展跨学科交叉基础研究,也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步骤。
曾刚还强调了联合攻关的重要性,“我们要通过跨界合作,实现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再到‘生化反应’的转变,推动产业集群的深度融合和发展。”
曾刚提到:“我们要通过项目化、清单式推进,确保各项任务加快落实,真正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特别是如何在关键环节上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深度融合,如何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区域协同效率和治理水平等问题,都需要长三角地区各方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6期)炒股配资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实盘配资炒股观点